區塊鏈在我們的法律系統中的應用 - 未來會怎樣?

簡介

過去幾年來,區塊鏈技術一直是趨勢性的話題。加密貨幣交易、比特幣挖礦和不可贖回代用幣 (NFT) 都是耳熟能詳的詞彙,誘人投資以獲取所謂的巨額利潤。但除了這些財務利益之外,還有一些新的和即將出現的想法,即使用底層區塊鏈技術來建立更好、更有效的法律系統。

區塊鏈如何運作?

在研究區塊鏈的可能性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其背後的基本技術。

主要來說,區塊鏈就是它所說的,一個由 「區塊 」組成的鏈。每個區塊都有自己的 「指紋」。它由時間戳記、索引、交易日期和前一個區塊的 「哈希值 」組成。哈希值是為每個區塊設定的數位加密編碼值。透過使用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兩個區塊就會被綁定在一起。

當嘗試篡改一個區塊的資訊時,其切細值也會改變。但是前一個未修改的哈希值已經成為後一個區塊的一部分。因此,新的哈希值和舊的哈希值會發生碰撞。如此一來,區塊鏈就會中斷,篡改行為也會變得明顯。因此,當嘗試變更資料時,必須重新計算後續的每個哈希值。這構成了一個複雜的計算過程,遠遠超過了當今和不久將來的電腦能力。

此外,區塊鏈資料庫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儲存的,這意味著它是由每個使用者管理,而不是由單一的第三方控制單位管理。在所謂的 Peer-2-Peer 網路中,每個使用者都與其他使用者直接連線。每台電腦都代表網路中的一個「節點」,每個節點都保留整個區塊鏈的副本。因此,他們可以共同控制並驗證整個區塊鏈是否完好無損。

總而言之,若要篡改區塊鏈中的資訊,您需要重新計算所有的哈希值,並更改所有節點中儲存的所有副本。與第三方資料庫相比,區塊鏈的安全性來自於每個節點和區塊之間的相互連接和控制。因此,幾乎不可能篡改資訊。

當區塊鏈實現到法律系統中時,有什麼可能呢?

透過此技術所保證的安全性,我們的法律系統的特定方面將顯示出新的可能性。

數位身分

使用區塊鏈的一個有趣想法是 「數位身份」。處理這個想法的專案名為「Proof of Humanity」,可以說是一個線上電話簿,人們可以在這裡註冊並加入他們的公民身份、學位或技能。每個成員的真實性來自於視訊確認和為他們擔保的人。此「證明」隨後會添加到區塊鏈上的分散式註冊表中。如果其他會員認為某個檔案可能是假的,他們也可以對該檔案提出異議。如此一來,虛假的個人資料就可以被剔除,錯誤的資訊來源也可以被攻擊。

這個專案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可以應用在投票系統中。如此一來,只有經過驗證的人才能投一次票,錯誤也能減到最少。在我們的大選中實際使用可能還很遙遠,但各家公司正在努力創造合適的環境,以實現列出的功能,並保證投票的隱私性

除了在大選中使用之外,該原則還可在虛擬股東會中使用,以確保投票者獲得授權。此舉可終止代理中介的需求,並提高透明度和效率[2]

數位登記冊

可以想像的是使用數位登記冊,取代行政辦公室。我們可能會看到我們所知的模擬土地登記冊(在奧地利:Grundbuch)的終結。管理和控制將由區塊鏈負責。同樣地,偽造幾乎是不可能的,也不需要第三者來執行註冊。

代幣化

代幣化項目,如公司部分(股權代幣)、房地產或股票(安全代幣),可以簡化相關流程。代幣化是指將敏感資料(例如財產所有權)交換成非敏感資料,即代幣。[3]這將使一般的轉讓變得更容易,尤其是在繼承方面。通常繼承權的一部分必須以傳統方式分配,而所有權則可以分割成安全代幣,然後在繼承人之間分配。代幣將充當數位形式的證書。甚至稅務局在收取房地產轉讓稅時,也可以代幣的形式獲得其份額。最終是將代幣變現還是作為資產保留,將由所有者決定。

此外,代幣還可以完成與證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相同的任務。

智慧合約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可能性是「智慧型契約」。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中建立的代碼,可自動執行協議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它們可以包含在傳統的文字合約中,也可以是合約本身。

當各方履行義務並在智慧契約中加入所需的參數時,程式碼就會執行另一項動作。例如,這種觸發的動作可以是金錢或代幣轉移。也可以修改程式碼,在遲到或履行不足的情況下收取費用[4]

智慧契約也將能夠藉由區塊鏈網路的可程式化元件,自動套用條款與條件。

我們現在在哪裡?

雖然這些只是一些可能改變我們專業日常生活的例子,但這些也可能是邁向統一不同法律的步驟。雖然「智慧契約」等構想已經在使用中,甚至區塊鏈控制的投票系統也已經部署(例如在科羅拉多州),但其他構想似乎還很遙遠。許多奧地利法學家也許會同意,廢除「Grundbuch」聽來並不妥當,因為自他們學習法律的第一天起,「Grundbuch」就已經存在。此外,關於區塊鏈的隱私和存取點(錢包或其他)的安全問題仍未解決。但最終來說,技術會發展得更快,因此立法者將決定何時以及在哪方面將區塊鏈技術正式引入我們的法律體系。

參考資料

  1. 請參閱「區塊鏈如何解決數位身份問題」,TIME,網址:https://time.com/6142810/proof-of-humanity/。
  2. 請參閱「股東不應分享投票權:Elimination of Proxy Voting through Blockchain Technology"Fordham Journal of Corporate & Financial Law, Available at:https://news.law.fordham.edu/jcfl/2020/11/16/shareholders-should-not-share-their-voting-rights-elimination-of-proxy-voting-through-blockchain-technology/.
  3. 見「金融科技、分散式總帳技術與代幣經濟」歐盟委員會,網址:https://ec.europa.eu/growth/access-finance-smes/policy-areas/fintech-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and-token-economy_en。
  4. 見「An Introduction to Smart Contracts and their Potential and Inherent Limitations」Harvard Law School Forum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vailable at:https://corpgov.law.harvard.edu/2018/05/26/an-introduction-to-smart-contracts-and-their-potential-and-inherent-limi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