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支付?國際商事仲裁中的費用擔保

刊物: April 08, 2025

摘要

費用擔保令是一種程序性保障措施,可確保申請人在申索失敗時能支付被申請人的法律費用。雖然在訴訟中已行之有效,但在國際仲裁中的採用則較為緩慢。儘管如此,近幾年來,費用擔保的命令越來越多,同時這個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這主要是由第三方集資的興起所帶動的。仲裁庭仍在努力平衡被申請人追討費用的權利與申請人尋求公正的權利,這個問題因缺乏統一的標準來指導其應用而變得更加複雜。

仲裁中作為臨時措施的費用擔保

費用擔保的理由似乎很簡單:申請人啟動訴訟程序,而被申請人別無選擇,只能提出抗辯。因此,費用擔保的作用是將申請人不履行對其作出的任何裁決的風險降到最低,確保被申請人可以收回其費用

1 訟費保證只限於在訴訟中為相關的申索抗辯所產生的法律費用和支出,並不包括潛在的損害賠償。1 訟費擔保僅限於在訴訟中為相關申索抗辯所產生的法律費用與支出,並不涵蓋潛在的損害賠償。基本上,它是申索人必須符合的財務前提,才能繼續提出申索。雖然這主要是針對被申請人的工具,但在特定情況下,申索人也可以針對反申索尋求它。

仲裁員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命令擔保的金額和形式,其中可包括銀行擔保、託管付款或其他類似保證等各種形式

在仲裁中採用費用擔保的挑戰

有三個原因導致仲裁中費用擔保的採用較慢。首先,仲裁固有的合同性質意味著與空殼公司或 SPV 等實體合作的當事人實際上接受了他們可能無法支付費用或遵守不利裁決的風險。其次,民法傳統的強大影響也造成了猶豫不決的情況,因為許多民法執業者對成本擔保的熟悉程度比不上普通法司法管轄區的執業者。第三,執行上的困難使得審裁庭不願意發出此類裁決令,因為他們缺乏有效的機制來確保裁決獲得遵守,因此降低了此措施的實際價值

3 訟費保證的特殊性與臨時性

費用擔保是一種特殊措施,因此不同於國際仲裁慣例所建立的常規支付機制。第一種是登記費,它是最終的,不可退還,目的是支付仲裁程序的初始費用。第二種是費用預付,是一種臨時付款,用於支付未來的費用,如仲裁員的費用和開支以及行政費用,在仲裁程序結束時支付。

儘管保證金和費用預付金有某些相似之處--兩者都是臨時付款,在最終裁決中要進行費用分配,但其根本目的不同。費用預付包括仲裁員的費用和行政費用,由當事人雙方預先支付。相反,費用擔保保障被申請人在勝訴時收回自己法律費用的能力。這包括被申請人預付的部分及其法律費用。

費用擔保的命運最終取決於仲裁庭在裁決中對費用的最終分配。如果仲裁庭命令申訴人承擔被申請人的費用,則對被申請人有利的保證金被解除;否則,保證金被返還給申訴人

仲裁庭發出費用擔保命令的權力

仲裁庭准予採取包括費用擔保在內的臨時措施的權力有兩個來源:仲裁地的國家法律和當事人在仲裁協議或他們選擇遵循的仲裁規則中的約定。

國家立法

只有當仲裁地的適用法律賦予仲裁庭權力時,仲裁庭才可以發出費用擔保。此權力也延伸到此類命令的執行。雖然大多數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和仲裁機構明確允許仲裁庭下令提供費用擔保,但民法司法管轄區往往限制較多。雖然這些司法管轄區通常允許廣泛的臨時措施,但卻沒有明確提到費用擔保是一個獨特的類別。

以英美法系為例,英國和新加坡都明確賦予仲裁庭命令費用擔保的權力。此外,這些法律還強調,僅申請人的外國國籍不能作為命令費用擔保的有效依據。在國際仲裁中,當事人通常來自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因此假定被申請人在從事業務之前已經知道申請人的國籍和居住地,因此可以合理地接受與申請人交易的風險。另一方面,瑞士、法國和卡塔爾等司法管轄區允許仲裁庭下令採取臨時措施,但沒有明確賦予仲裁庭下令提供費用擔保的權力

仲裁規則

大多數主要仲裁機構的規則都涉及仲裁庭准予臨時措施的權力,儘管它們的做法各不相同。

  1.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以下簡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規則》):根據 2010 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規則》第 26 條,申請費用擔保的一方當事人必須證明在索賠的是非曲直上有合理的勝訴可能性,並證明如果沒有擔保,其將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害,而這種損害 「遠遠超過該措施所針對的一方當事人可能遭受的損害」。
  2. 國際商會規則》(「ICC 規則」):2021 年《國際商會規則》第 28 條授權仲裁庭下令採取其認為適當的任何臨時或保全措施,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
  3. 倫敦國際仲裁院規則》(「倫敦國際仲裁院規則」):2020 年倫敦國際仲裁院仲裁規則》第 25 條賦予仲裁庭命令當事人提供法律費用和仲裁費用擔保的權力。
  4. 迪拜國際仲裁中心規則》(「DIAC規則」):2022 年迪拜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則》附錄二第 1 條賦予仲裁庭命令採取其認為適當的臨時措施的裁量權。
  5.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管理仲裁規則》(「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規則」):2024 年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則》第 24 條規定,仲裁庭可以命令要求當事一方為仲裁費用提供擔保。
  6. 新加坡仲裁中心仲裁規則》(《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規則》):根據 2025 年《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規則》第 48.1 條,當事人可以申請費用擔保命令,以保證訴訟費用、開支和仲裁費用。
  7. 儘管有這些規定,國家法律或機構規則都沒有提供全面的指導,以決定何時應准予費用擔保,讓仲裁庭在評估時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

費用擔保的適用準則

在沒有明確的法律或機構指導的情況下,仲裁庭可以依賴既有的仲裁實踐,正如英國特許仲裁員協會(Chartered Institute of Arbitrators)發佈的《費用保證申請實踐指南》(Practice guidelines on security for costs applications)中所概述的。通常考慮的關鍵因素包括

  1. 申請和答辯勝訴的前景(Fumus boni iuris):雖然fu-mus boni iuris意指案件勝訴的可能性,但在費用擔保的情況下,仲裁員在評估申請時必須注意不要預先判斷案件的是非曲直。相反,仲裁員應該進行初步評估,以確定是否存在表面證據成立的真誠申請和抗辯。如果根據可獲得的資訊,仲裁員的初步看法是,仲裁申請有相當大的勝算,他們可以考慮將這一點作為不下令提供費用擔保的一個權衡因素。
  2. 無法討回的風險(Periculum in mora):仲裁庭應審查申請人的財務狀況和資產可用性,以決定申請人是否真的有無法收回其法律費用的風險。這包括評估申訴人是否可能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而無法履行訟費裁決,或其資產是否可能無法隨時取得以有效執行。雖然沒有通用的測試標準,但在下列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不付款的強烈可能性:

    - 交易對方有不履行不利判決(尤其是訟費判決)的前科。

    - 交易對手的財務狀況顯示他們可能無法支付負成本裁決。

    - 已簽訂的資金協議未規定資金提供者有義務支付負成本裁決。

    - 交易對方拒絕預付任何仲裁費用。

    - 交易對方試圖隱藏或保護其資產。

    - 交易對方不誠實地提起仲裁,意圖阻撓可能的費用裁決。

  3. 善意(Bona Fides):仲裁庭必須評估要求一方為另一方的費用提供擔保是否公平。訴訟費用擔保申請必須真誠地提出,這涉及以下考量。首先,在簽訂合同或仲裁協議時,申請人必須不知道另一方的財務困難或其他相關問題。其次,申請人不能對另一方的無力支付負責,也不能有惡意行為。

這些考慮因素既非詳盡無遺,也不具約束力,因為仲裁庭保留完全的裁量權來決定是否適宜發出費用擔保令

第三方出資與費用擔保

第三方出資在仲裁中的興起無疑引發了許多爭論,包括與費用擔保相關的爭論。有些人認為,只要有第三方的參與,就表示有不支付不利費用的潛在風險,因此有必要採取保證措施;批評者則反駁說,第三方出資並非只有財務窘迫的申訴人才會使用,也有一些穩健的申訴人會使用,因為他們想分擔仲裁費用的風險或維持現金流。從這個觀點來看,單單有第三方資金提供者的存在,並不應該自動成為費用擔保的理由。此外,這種方法的反對者強調,舉證的責任不該倒置;相反,申請人仍有責任要求披露資金協議,尤其是與費用相關的部分

執行與不遵守的後果

仲裁庭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力,因此無法直接強制申請人遵守費用保證金命令。如果申索人拒絕遵守,請求方可根據適用的法律框架,透過國家法院尋求強制執行。然而,訴諸司法干預可能會破壞選擇仲裁而非訴訟的根本原因。被申請人必須衡量強制執行的戰略利益和對仲裁程序可能造成的干擾

不遵守仲裁庭的命令通常會導致申索人被禁止繼續申索,從而導致可能的駁回。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駁回是程序性的,而非實質性的,這意味著申訴人最終可能在稍後階段重新提出申訴,這是被申請人必須考慮的風險。答辯人可能寧願負擔費用,也不願意以實質理由駁回索賠,以防止索賠再次出現。然而,申索人重新提出申索的能力並非不受限制,因為法定時效可能會阻止申索再次提出。

此外,被申請人必須注意,任何費用擔保的申請必然要求仲裁庭評估案件的是非曲直,這可能導致對是非曲直的初步觀察。這樣的評論可能會加強申訴人的地位、吸引第三方的資金,或使申訴人更有信心繼續進行訴訟。最後,如果不成功的話,被申請人也可能被要求承擔申索人在抵抗申請時所產生的費用

10 結論

決定是否提供費用擔保,必須平衡兩項原則:被申請人在申請失敗時追討費用的權利,以及申訴人尋求仲裁公正的權利。當財政拮据的申訴人被要求提供擔保時,這可能會有效地阻止其進行合法的申訴。雖然美國諺語「我們相信上帝,其他人付現金」可能反映了財務現實,但仲裁庭必須小心謹慎,以確保費用擔保命令不會成為阻礙程序的工具,不公平地阻止有理據的申索當事人獲得公平審理。

資源

  1. Clarissa Coleman, Imogen Jones, and Millie Bailey, "Security for cost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a useful protection or tactical ploy?, DAC Beachcroft, January 9, 2024,https://www.dacbeachcroft.com/en/What-we-think/security-for-costs-i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a-useful-protection-or-tactical-ploy(accessed March 12, 2025).
  2. Wendy Miles and Duncan Speller, "Security for cost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emerging consensus or continuing difference?, WilmerHale, November 30, 2006,https://www.wilmerhale.com/en/insights/publications/security-for-costs-in-international-arbitration-emerging-consensus-or-continuing-difference-november-2006(accessed March 12, 2025).
  3. Clarissa Coleman, Imogen Jones, and Millie Bailey, "Security for cost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a useful protection or tactical ploy?".
  4. Patricia Živković, "Security for Cost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What's Missing from the Discussion?", Kluwer Arbitration Blog, November 9, 2016,https://arbitrationblog.kluwerarbitration.com/2016/11/09/security-for-costs-in-international-arbitration-whats-missing-from-the-discussion/(accessed March 12, 2025).
  5. "Security for costs in Arbitration", AL TAMIMI & CO., April 2017, https://www.tamimi.com/law-update-articles/security-for-costs-in-arbitra-tion/#:~:text=Generally%2C%20an%20order%20for%20security%20for%20costs%20is,does%20not%20pay%20the%20costs%20awarded%20against%20it.(於 2025 年 3 月 12 日存取)。
  6. 同上。
  7. Elisa Aliotta and Thierry P. Augsburger, "The Dos and Don'ts of security for cost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rbitration Newsletter BWB, November 2017,https://www.bratschi.ch/publikationen/the-dos-and-donts-of-security-for-costs-i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accessed March 12, 2025);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Practice Guideline:"Appli-cations for Security for Costs", Chartered Institute of Arbitrators, 2015,https://www.ciarb.org/media/epgj4eb2/5-security-for-costs-2015.pdf(accessed March 31, 2025).
  8. 同上。
  9. Ibid.
  10. Patrick Gearon and John Olatunji, "Security for Costs - What is it and how do you get it?", Lexology, January 17, 2024,https://www.lexology.com/library/detail.aspx?g=5baffa11-8138-4172-9f66-fa3a3fe128e4(accessed March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