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人工智慧與仲裁員:是朋友還是敵人?

刊物: February 09, 2021

簡介

最近,各種技術發展及其與仲裁的交集引起了激烈的辯論。特別是在 COVID-19 大流行的情況下,智慧型技術激增,其目的在於提高仲裁的效率和品質。其中一項引發討論的技術發展是人工智能 (AI)。市場上有數種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法律科技工具,已證明有助於節省仲裁的時間與成本。

商業仲裁的精髓在於有效率地裁決法律爭議。有了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過程,這些任務就可以隨時自動化。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承擔仲裁員的重要角色和任務。

人工智能仲裁員的優點

國際仲裁往往既昂貴又冗長。基於人工智能的仲裁似乎可以改變這一現象。人工智能能夠在幾秒鐘內處理大量數據,而所需成本僅是其他方式的一小部分,因此對於關注效率和花費問題的當事人來說,人工智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其次,仲裁員的首要職責是獨立公正。因此,如果人工智能仲裁成為普遍慣例,它可以抵消偏見,並將不當影響的顧慮降至最低。同樣地,由於 AI 是透過電腦程式模擬的自動化工具,能夠客觀地判決爭議,因此發生利益衝突的機會較少。

人類仲裁員也更容易對案件的核心問題提出學術性的意見,因此很可能挑起衝突。

AI 仲裁員的缺點

裁決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對抗性進程,其許多好處包括終局性以及確保當事人依法享有適當程序的保障。公開裁決也提供了人與人互動的優勢,並能更敏銳地評估證人的表達,而軟體可能會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詮釋這些表達。

然而,軟體的好壞取決於所提供的資料。如果以功能失常且帶有偏見的方式使用,演算法可能會導致歧視性的結果。同樣地,有限的條目也會產生選擇性的資訊結果。因此,雖然能夠提供「基於概率推論的二元回應 [AI] 可能會在客觀分析的幌子下掩蓋許多爭議」[1]。

此外,仲裁員的實務運用了經驗、情感和同理心等多種因素。[2]此外,除了缺乏對於爭議解決至關重要的人類裁量權或對法律決策過程至關重要的認知能力之外,人工智能還會剝奪法院使用者獲取其案件結果理由的權利。

基於上述所有因素,像人工智能這樣的技術進步,既不能取代也不能使以法院為基礎的制度化審判變得多餘。

結論

雖然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將來取代人類仲裁員似乎不太可能,但後者無疑可以利用其軟體解決時間和成本方面的問題。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平台,如 Opus 2、Luminance、Litigate AI、Ross Intelligence 等,已經在改變仲裁實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 提供資料驅動的解決方案,更加快捷,並可能縮小出錯的可能性。

儘管如此,由人類仲裁員進行仲裁的概念仍將繼續存在。儘管透過 AI 技術實質仲裁資料的民主化肯定會帶來相當大的優勢,但很難想像目前人力仲裁員如何能被取代,尤其是在考慮到當事人提名程序的神聖性等問題時。儘管如此,如果能證明人工智能能為商業利益服務,且目前的技術能繼續改進和發展,那麼人工智能仲裁的前景將不再被排除,而且事實上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資源

  1. Chauhan, A. S. (2020) Future of AI in Arbitration:虛構與現實之間的微妙界限。Kluwer Arbitration Blog.Available via:http://arbitrationblog.kluwerarbitration.com/2020/09/26/future-of-ai-in-arbitration-the-fine-line-between-fiction-and-reality/[accessed 10.12.2020].
  2. Ibid.
  3. 同上。

本文內容旨在提供相關主題的一般指南。有關您的具體情況,應尋求專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