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事法院在商事爭議中的興起

刊物: April 19, 2025

摘要

儘管國際商事法院 (ICC) 並非新鮮的概念 - 倫敦商事法院可追溯至 1895 年 - 但近年來已大幅擴展。它們在全球的崛起反映了地緣政治野心、經濟誘因和法律市場擴張所帶動的爭議解決方式的轉變。各國建立 ICC 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外國投資、增強其在全球商業中的影響力,並提供仲裁以外的另一種選擇。精英律師事務所也扮演著推廣 ICC 的角色,意圖擴大國際訴訟市場。儘管國際商事爭端仲裁院在贏得青睞方面面臨挑戰,但它代表著一種日益增長的趨勢,可能會重塑全球商事爭端解決的格局。

瞭解 ICCs:國際爭端解決的新平台

就本質而言,國際商會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專門法院,旨在處理複雜的國際商業爭議。管其機構設計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包括與國際仲裁相似的適應性程序規則、多語言程序、對普通法傳統的依賴,以及任命外國法官或法律專家。

增長趨勢

自 2010 年以來,全球至少成立了 11 家新的國際商會,包括歐洲、北美、亞洲和中東。在英國脫歐之後的歐洲,英國法院的判決現在較難執行,各司法管轄區正在發展其國際商事仲裁院,以與仲裁和倫敦商事法院競爭。[2] 幾個致力於成為下一個金融和商業中心的歐洲國家認識到高效率商事法院的必要性。[3] 最近對瑞士民事訴訟法的修訂(2025 年 1 月 1 日生效)允許瑞士各州建立國際商事仲裁院,糾紛可以用英語訴訟,這說明了這一趨勢。

國際商會的興起反映了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和經濟趨勢,包括日益增長的貿易保護主義、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國家主權的加強,所有這些都對國際私法和國際公法產生了影響。

地緣政治、軟實力和經濟動機

法律學術界對國際刑事法院的興起提出了三種主要解釋:地緣政治考量、軟實力投射和經濟動機。

從地緣政治的觀點來看,國際刑事法院可能是國家在全球政治經濟中增強權力的工具。

軟實力考慮表明,國際商會有助於司法管轄區提升其作為地區商業中心的地位,輸出法律和政治思想,並在國際領袖中獲得聲望。這一理論已被應用於海灣、哈薩克斯坦、新加坡和 「脫歐 」後的歐洲等地區的國際商會的建立。

國際商會也是經濟國策的工具,旨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FDI)、促進法律和金融業的發展,以及擴大國家稅基。在此背景下,專業律師事務所可能會將國際商會的興起視為擴大其全球覆蓋範圍的機會,並協助創造一個有利於商業法和爭議解決方面業務增長的法律制度環境。

例如,阿布扎比、迪拜、卡塔爾和哈薩克斯坦的國際商會提供可靠的爭議解決機制,以吸引國際投資者。相比之下,法國和德國採取了較為溫和的方式,引入了專門的商會,以改善當地和區域企業的跨境爭議解決。中國的動機更具地緣政治性;其國際商會的創建與「一帶一路倡議密切相關,既是保護和促進中國海外投資的法律工具,也是經濟工具。

精英律所在國際商會 擴張 的作用

借鑒新相互依存方法(New Interdependence Approach)的一種理論與其他法律學者不同,它認為精英律師事務所推動了大多數國際商會的創建,以擴大全球商業訴訟市場。這些律師事務所與國內司法機構或政治領袖合作建立 ICC,以回應對專業化、具成本效益的爭議解決服務的需求。

國際商業爭議往往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導致法律索賠重疊,國內法院難以有效處理。仲裁雖然被廣泛使用,但可能費用昂貴,而且缺乏訴訟的某些程序保障。相比之下,國際商會以較低的成本提供高品質的專門服務,因此對訴訟人很有吸引力。鑒於這些優勢,律師事務所積極推廣國際商會,將其視為制度創新,通過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資本和稅收來促進國家經濟。

實證研究結果大致上支持此理論,但也有一些例外。沒有證據表明律師事務所參與了中國的國際商會,而在某些情況下,司法機構扮演了比預期更積極的角色。這突顯了需要進一步研究法官、法院行政機關和其他非國家參與者的角色

仲裁對 ICC 發展的影響

儘管 ICCs 和仲裁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但有些人認為後者是 ICCs 發展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仲裁的日益正式化,有時被稱為爭議解決的 「仲裁化」,促使一些司法管轄區發展 ICCs,將仲裁最吸引人的特點融入其中。

荷蘭商事法院計劃和德國設立國際商事爭議分庭和商事法院的提案等舉措,都指向「審訊消失」現象 - 案件外流至仲裁。通過法院現代化和提供更靈活的程序規則,歐洲的 ICC 試圖奪回流失到仲裁的爭議。

相比之下,大多數亞洲 ICC 視自己為仲裁的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新加坡國際商事法院 (SICC) 強調其作為公共法院的優勢,針對那些若非如此便會繞過新加坡的爭議,從而在不減少仲裁案件量的情況下擴大其爭議解決市場。對使用者而言,它提供了兩種訴訟制度的選擇,強調了新加坡法律下訴服務自主性的重要性。

挑戰與前景

儘管具有潛力,國際商會在獲得廣泛採用方面仍面臨幾項挑戰。仲裁仍然是大多數國際商業爭議的首選爭議解決機制。相對較低的案件量表明,ICC 尚無法獲得顯著的影響力,仍然只是仲裁的一個小挑戰。此外,對透明度、司法獨立性的疑慮,以及國際商會在非民主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都可能妨礙國際商會對促進法治的廣泛影響。

[14]此外,要使 ICCs 成為可行的替代方案,有必要制定一份國際文書,以確保其他國家的法院尊重將爭端轉交這些 ICCs 的管轄權條款,並確保 ICCs 做出的判決在其他管轄區具有可執行性。法院選擇協議海牙公約》(HCCCA) 旨在彌補這一差距,並提供這兩項基本保障。然而,管其潛在的好處顯而易見,除了歐盟之外,至今只有少數國家批准或採納該公約。

儘管如此,國際商會代表了全球爭議解決的創新。它們結合了仲裁的優點和傳統法院的結構,為企業解決複雜的商業爭議提供了新的選擇。隨著國際商業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數位貿易、加密貨幣爭議和複雜跨境合約的興起,國際商會可能在塑造商法的未來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位知名法學家將 ICCs 描述為「訴訟與仲裁之間的慎重結合」,反映其試圖平衡兩種制度的優點。 從這個意義上說,ICCs 的功能很像科技公司,它們試圖透過提供更有效、更有吸引力的產品來解決市場效率低下的問題。[16] ICCs 能否成功重塑全球爭議解決方式,將取決於它們能否獲得國際企業和法律執業者的信任。

資源

  1. Gu, Weixia and Tam, Jacky, "The Global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Typology and Power Dynamics," Chicag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2: No.(2021) chicagounbound.uchicago.edu/cjil/vol22/iss2/2 (accessed Feb. 3, 2025).

  2. Bookman, Pamela K. and Erie, Matthew S. "EXPERIMENTING WITH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 AJIL Unbound 115 (2021).AJIL Unbound 115 (2021):5-10. www.jstor.org/stable/27296992 (accessed Feb. 3, 2025).

  3. Bell, Garry F.,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Competing with Arbitration?The Example of th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 Contemporary Asia Arbitration Journal, Vol. 11, No. 2, pp.

  4. Aliant Law, "Amendments to the Swiss Civil Procedure Code:A Step Forward for 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Aliant law, Nov. 14, 202, aliantlaw.com/swiss-cpc-updates-what-global-businesses-need-to-know/ (accessed Feb. 3, 2025).

  5. Gu and Tam, "The Global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類型學與權力動力

  6. Avraham-Giller, Shahar, and Assy, Rabeea, "How Ca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 become an Attractive Option for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s?" (2023).(2023)

  7. J.Disp.Resol. scholarship.law.missouri.edu/jdr/vol2023/iss2/6 (accessed Feb. 3, 2025).
    Gu and Tam, "The Global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Gu and Tam, "The Global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 Typology and Power Dynamics".

  8. Yip, Man, and Rühl, Gisela "New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A Comparative Analysis - and a Tentative Look at Their Success"(University of Oxford, Faculty of Law, Blogs, June 17, 2024) blogs.law.ox.ac.uk/oblb/blog-post/2024/06/new-international-commercial-courts-comparative-analysis-and-tentative-look (accessed Feb. 3, 2025).

  9. Basedow, Robert, "Pushing the bar - elite law firms and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 in the world econom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24) 31:6, 1764-1787. doi.org/10.1080/09692290.2024.2357300 (accessed Feb. 3, 2025).

  10. Antonopoulou, Georgia, "The 'Arbitralization' of Courts: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Procedural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Volume 14, Issue 3, September 2023, Pages 328-349, doi.org/10.1093/jnlids/idad007 (accessed Feb. 3, 2025).

  11. 同上。

  12. Yip, Man, "Th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The Future of Litigation?", Erasmus Law Review, Vol. 12, No. 1, 2019, 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 (accessed Feb. 4, 2025).

  13. Bookman and S. Erie, "EXPERIMENTING WITH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

  14. 同上。

  15. Avraham-Giller and Assy, "How Ca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urts become an Attractive Option for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s?"。

  16. Ramesh, Kannan,國際商事法院崛起會議,「國際商事法院:千里之行的獨角獸",2018 年 5 月 13 日,https://www.judiciary.gov.sg/docs/default-source/sicc-docs/news-and-articles/international-commercial-courts-unicorns_23108490-e290-422f-9da8-1e0d1e59ace5.pdf(2025 年 2 月 3 日訪問)。